有了“它” 麦盖提的大枣又“红”又“火”——记者赴新疆调研红枣“保险+期货”试点四周年纪实
■本报记者田耿文
暮春四月,适逢红枣期货上市四周年之际,记者跟随郑州商品交易所调研组一行,来到素有“红枣之都”美誉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麦盖提县,采访调研红枣“保险+期货”项目实施情况,深切感受这一金融支农的创新模式,为麦盖提县的特色产业及地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深刻变化。
麦盖提县位于新疆西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三面环沙,气候干燥,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得天独厚的红枣种植优势,所产灰枣品质优良。红枣种植面积56万亩,年产量26万吨,是全县的支柱产业,也是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资料图】
2019年4月30日,红枣期货于郑州商品交易所上市。同年,为利用好期货这一风险管理工具,郑商所就在麦盖提县重点推进“保险+期货”试点项目,4年来,红枣“保险+期货”项目已成为当地红枣种植户家喻户晓的“拳头产品”,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种植户丰产增收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村里所有种植户都参保啦”
“这个红枣‘保险+期货’项目让农民得了实惠,确实不错,种红枣的心里有底了。”在麦盖提县希依提墩乡东风村三组,51岁的红枣种植户李江生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娓娓道来。
据李江生介绍,其父辈1968年从外地来到新疆,他则出生于麦盖提。自2010年开始种红枣以来,家里的收入主要靠卖红枣,早些年由于红枣价格波动,在他参保红枣“保险+期货”以前,收入很不稳定。
“我在2019年就参加了红枣‘保险+期货’的项目,是我们这里最早一批参加这项目的。当时就想着先参保10亩地试试看吧。当年我没有交保费,还拿到了赔付款,确实尝到了甜头,这几年我每年都参加这个项目,确实心里踏实多了。”李江生说。
目前,他家种植红枣30亩。去年,每亩地他个人缴纳保费仅50元,不仅红枣的收入不错,还获得了一笔9535元的赔付款。今年,他还会继续参保,并且计划再扩大种植面积。
李江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当前市场价每公斤红枣价格在8.2元以上,他家的枣树每亩可产500公斤,刨去每亩地大约1500元的投入成本,每年可带来纯收入7.5万元。
“村里的红枣种植户全部都参加了这个项目。”受益于红枣“保险+期货”项目的参保户不仅有李江生,东风村支部书记龙超告诉记者,“保险+期货”项目已经成为当地红枣种植户的必选项,所有种植户都参加了。
据了解,2019年开始推进的“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当年就为当地189户原贫困种植户的1804.9亩红枣提供价格保险,最终实现赔付共计39.85万元。此后,红枣期货大踏步开启了助农增收的历程。
记者从郑商所了解到,不久前,2022年郑商所在新疆麦盖提的红枣“保险+期货”县域覆盖项目顺利结项。该项目为当地近4000户农户的5万余亩红枣提供了价格风险保障,亩均赔付金额314.5元,整体赔付金额1603.43万元,有效助力了当地枣农稳收增收。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麦盖提县红枣“保险+期货”项目累计覆盖红枣种植面积16万余亩,项目累计赔付金额4100余万元,亩均赔付258.3元,人均赔付2953.88元,共为14019户当地枣农提供价格风险保障。通过参保“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枣农们改变了以往“靠天吃饭”“丰年不丰收”的难题,种植枣树的收益得到了保障。
从2019年开始尝试启动并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4年来,这一特色金融支农模式在保障农户稳定增收、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越发重要的保障作用,也得到了全国各地参保农户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我们今年还准备让银行机构参与进来,让种植户们不仅可以参加‘保险+期货’,还可以更便捷地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从而更大力度支持他们发展农业生产。”郑商所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
带动红枣产业链提质增效
为更好发挥期货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红枣期货上市以来,前后在红枣产区设立13家交割库,促进红枣产业链相关企业发展。
记者来到位于麦盖提红枣产业园的新疆果业集团麦盖提红枣加工基地的标准化生产车间,伴随着加工车间机器的轰鸣声,几位工作人员正在流水线上忙碌着,有的在分拣,有的在打包,还有一位工作人员正开着小型运输车来回穿梭,将包装好的成品箱码垛堆放。“我们企业2021年入驻园区,现有7条标准化生产线,另外还有1条油炸枣生产线。平时用工在450人左右,全年产量在5万吨左右。高峰时期用工可达到600人,工人大多是附近的村民。”新疆果业集团喀什区域副总经理王伟向记者表示。
据王伟介绍,为做好麦盖提县红枣农产品收购工作,作为龙头企业的新疆果业,在麦盖提县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社员300余人。合作社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企业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同时利用技术优势、资源优势为各合作社社员提供科学种植培训等多种服务,切实帮助种植户增收致富。
记者一行走进其中的一个交割库,看到的是码放整齐、堆积如山的整箱成品,这些都是期货交割品。枣红色的箱子外侧印着的“麦盖提灰枣”字样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图标格外醒目。据了解,去年,农业农村部准予麦盖提灰枣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对于同在园区的红枣生产企业来说,设立交割库非常有意义。企业更清楚需要满足什么样的产品标准,以此来提高产品品质,还省去了物流费用。”麦盖提工业园区管委会综合办公室主任巴福先告诉记者。
据王伟介绍,期货交割品入库后,企业还可以利用期货仓单到银行获得信贷资金,能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对农户来讲,可以参考期货价格销售,提升议价能力,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得到保护和提升。
红枣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红枣产业聚集效益,红枣产业链条正在不断延伸。记者看到,在同一产业园内,红枣期货交割库的周围还有纸箱加工厂、枣产品深加工(如枣醋、枣酒、枣饮品等)企业、餐厅、商店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园区内还有红枣交易中心、快检中心、电商中心、物流中心等配套机构。
“我们企业旺季时每天可以加工近10万个红枣纸箱,需要用工40人左右,普通员工大多是附近的村民。”喀什佳晨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振向记者介绍。
随着红枣交割库的设立和产业链企业入驻越来越多,以红枣产业园为中心、依托红枣产业形成整个产业链的发展也明显提升。红枣的产量和品质、品牌影响力等附加值逐步提升,麦盖提县也由原来的原料产出大县,跨越而为红枣生产加工大县。
截至目前,已有7家红枣加工龙头企业入驻产业园,红枣年加工量达10万吨以上,加工时间也由原来收购季的两个月延长至全年生产,90%以上的红枣已经实现就地加工,3000多名员工“出了家门就进厂门”,拥有了农民和产业工人的双重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