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我国环境质量改善成效如何?监测数据来了 全球报资讯
(资料图片)
水秀山清,草木蔓发。随着气候转暖,神州大地自南向北渐次入春。越来越蓝的天,越来越清的水,越来越绿的山,提升了各地的生态颜值,寄托了人们的乡愁乡思,增进了百姓的民生福祉。
▲上图:2月17日,游人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普坪镇鲁沟塘居委会樱桃基地,欣赏盛开的樱桃花。(刘朝富/人民视觉)在2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生态环境部表示,新时代10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显著的10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57%,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I—Ⅲ类)断面比例提高23.8个百分点。生态环境部表示,10年来,我国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57%,地级及以上城市2020年至2022年连续3年PM2.5浓度值,都降到世卫组织所确定的35微克/立方米第一阶段过渡值以下,2022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6.5%,我国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10年来,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提高23.8个百分点,达到了87.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长江干流连续3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黄河干流首次全线达到Ⅱ类水质。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提高17.6个百分点。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10年来,我国顺利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土壤和地下水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上图:2月15日,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新建村漫山遍野的梅花争相绽放,灿若云霞,壮美醉人。(胡学军/人民视觉)生态环境部介绍,2022年,美丽中国建设扎实推进,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顺利完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来之不易的新成效。2022年,全国新增25个城市纳入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支持范围,累计完成2.1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和4.6万余个挥发性有机物突出问题整改。持续推进长江、黄河、渤海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启动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污染状况调查评价,推进县城及县级市黑臭水体整治,划定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实施入海河流水质改善行动。开展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全国新增完成1.6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全面启动“无废城市”建设,将14种新污染物纳入重点管控清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部表示,2023年将着力采取以下措施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着力推动天然气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和综合治理,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深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实施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考核试点,全面实施入黄支流消劣整治,组织开展城市(含县城)黑臭水体整治行动,巩固提升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全面加强海水养殖、海洋工程和海洋倾废、海洋垃圾监管。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重大工程项目实施成效,加强在产企业和关闭搬迁企业地块土壤污染管控,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定,持续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深入推进“无废城市”高质量建设,深入推进强化危险废物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改革,启动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工程,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金属污染防治。
▲上图:2月19日,人民日报要闻一版“新数据 新看点”栏目刊发报道《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顺利完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